主要内容
据《太空新闻》报道,中国已发射计划中的 2800 颗轨道超级计算机卫星网络的首批 12 颗卫星。这些卫星由 ADA 空间、之江实验室和内江高新区创建,根据 ADA 空间的公告(机器翻译),它们将能够自行处理收集的数据,而不是依赖地面站来处理。
这些卫星是 ADA 空间“星计算”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其所谓“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批卫星。12 颗卫星中的每一颗都有一个机载 80 亿参数的 AI 模型,每秒能够进行 744 万亿次运算(TOPS)——这是其 AI 处理能力的指标,总体而言,ADA 空间称它们每秒可以处理 5 千万亿次运算(POPS)。这比微软 Copilot PC 所需的 40 TOPS 要多得多。
中国政府的最终目标是拥有一个由数千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实现 1000 POPs。据《太空新闻》报道,这些卫星使用激光以高达 100Gbps 的速度相互通信,并在它们之间共享 30TB 的存储。上周发射的 12 颗卫星携带了科学有效载荷,包括用于捕捉伽马射线暴等短暂宇宙现象的 X 射线偏振探测器。ADA 空间在其公告中表示,这些卫星还具有创建 3D 数字孪生数据的能力,可用于应急响应、游戏和旅游等目的。
据《南华早报》报道,拥有太空超级计算机的好处不仅仅是节省通信时间。该媒体指出,传统卫星传输速度较慢,由于带宽和地面站可用性等因素,“不到 10%”的卫星数据能够到达地球。哈佛大学的太空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告诉该媒体:“轨道数据中心可以使用太阳能并将热量辐射到太空中,从而减少能源需求和碳足迹。”他表示,美国和欧洲未来都可以开展类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