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英国和新加坡正在为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人工智能合作蓝图的项目奠定基础。本周早些时候,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代表在伦敦举行了第十届年度金融对话,来自两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该合作并非含糊其辞地承诺“未来合作”,而是立即聚焦于实际应用。探索的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如何改善风险评估、更有效地发现欺诈以及在不违背监管标准的情况下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在正式金融对话的第二天,政府官员和行业巨头在商业圆桌会议上坐在一起。据报道,此次圆桌会议探讨了在监管严格的金融环境中实施人工智能的现实挑战,其中人工智能决策的可解释性是首要议程,两国的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如何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黑箱”功能。
除了人工智能在金融中的作用,会谈还涵盖了更广泛的金融科技创新,例如正在进行的“守护者项目”资产代币化倡议获得了推动,两国同意让各自的投资协会参与其中。英国还分享了其在“全球第一层”倡议方面的早期经验,该项目旨在“促进具有高监管合规性的开放、互操作、共享账本基础设施的发展”,该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有可能对跨境金融产生变革性影响。
虽然我一直关注技术角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合作处于更广泛的金融关系之中,涵盖了从可持续金融到资本市场发展的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分享了其在转型金融委员会方面的进展——这是其向绿色金融紧急推进的一部分——而新加坡则更新了其新加坡-亚洲分类法的采用情况。双方讨论了自愿碳市场和可持续性披露,反映了气候问题如何已与金融规划密不可分。
与许多逐渐被官僚主义遗忘的国际协议不同,这一合作有明确的下一步计划。官员们将在下次全面对话(定于 2026 年在新加坡举行)之前再次会面,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其他先进技术推进可持续金融和创新方面的具体举措。我自然对监管机构的宏大宣言持怀疑态度,但这一合作是有希望的。英国和新加坡处于类似的十字路口,需要在日益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格局中平衡创新与稳定。如果他们能够为人工智能治理创建一个可行的框架,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不束缚金融创新,那么它可能会在这两个金融中心之外产生深远影响。(照片由亚当·什米格尔斯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