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成为工厂工人之年 - AI News
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成为工厂工人之年

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成为工厂工人之年

2025-05-01

新闻要点

今年晚些时候波士顿动力计划让人形机器人Atlas在现代工厂工作 ,2025年或成多功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高盛预计到2035年其市场达380亿美元。虽面临如自主功能、学习任务等挑战,但大语言模型或助力解决。

- 2025年 多功能人形机器人迈向商业化

- 高盛 预计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380亿美元

- 大语言模型 或助力解决人形机器人学习难题

主要内容

今年晚些时候,波士顿动力计划在现代工厂让其全电动类人机器人“阿特拉斯”投入工作。这款新型机器人是从 2013 年就开始进行热门视频演示的液压“阿特拉斯”模型进化而来,去年春天首次公开亮相。
尽管该公司的狗形“斑点”和仓库机器人“伸展”已在工业场所部署,但现代的试点项目将是“阿特拉斯”首次用于商业制造。2021 年被现代以 11 亿美元收购的波士顿动力对机器人的使用方式讳莫如深,但大致思路是它设计得比人类工人更强大、更可靠。波士顿动力发言人克里·尼尔伦表示:“机器人将能够做人类难以做到的事情,比如捡起非常重的物体和搬运人类难以搬运的东西。”
“阿特拉斯”将有伙伴:2025 年似乎将是多功能类人机器人走向商业化的一年,此前这些机器人大多局限于研究实验室。一些机器人已开始初步涉足有偿工作,去年敏捷机器人的“数字”在仓库搬运物品,图灵的同名双足机器人也开始向商业客户发货。科技巨头也在紧跟这一趋势,据传苹果和 Meta 都在研发某种面向消费者的类人机器人。2024 年高盛的一份报告估计,到 2035 年,类人机器人市场将达 380 亿美元,是该公司一年前预测的六倍多。
类人机器人的基本承诺是它们能像人类同行一样在多项任务间切换,这与传统流水线自动化有本质区别,传统自动化围绕制造所需的特定任务构建整个环境。敏捷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机器人官乔纳森·赫斯特预计其机器人将与该过程并存,而不是破坏它。他说:“对于特定的 24/7 作业,专用自动化解决方案总是性能更高、成本更低。但对于不需要全天候运行的任务,灵活的机器人可能更高效。”
然而,让类人机器人进入市场存在挑战。特斯拉的“擎天柱”自 2021 年首次宣布以来就备受期待,但 10 月的一次演示引发担忧,因为展示的机器人被发现是由人类控制的,这引发了关于“擎天柱”能在多大程度上自主运行的疑问。1 月,马斯克表示该公司计划在 2025 年期间建造“数千”台机器人,但 4 月他告诉投资者,中国针对特朗普关税实施的稀土金属出口限制可能会影响生产。
让多功能类人机器人真正实用的最大障碍之一一直是教机器人如何执行不同任务所需的时间。但专家认为,大型语言模型取得的巨大进步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苹果、Meta 和特斯拉等公司推出类人机器人项目的部分原因,这些公司已有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实验室。3 月,谷歌 DeepMind 发布了一个名为“双子座机器人”的新 AI 模型,正是考虑到这一应用,利用大型语言模型的适应性让机器人更擅长适应新情况。一旦机器人具备即时学习技能的能力,它们就能像人类工人一样更好地在任务间切换。